发布时间:2025-07-06 04:47:01 来源:地利人和网 作者:知识
金融机构合规文化的嬗变核心是“制度高于一切”的合规文化意识。金融机构的中国自操高层,需要自觉地确立和浓重“敬畏、金融遵循和维护制度”的文化文化基调;金融机构的基层,则需要克服盲目“服从上级”的实践手德时年思维惯性和行为习惯,确立并厚实“制度为本”的大行刀携基层执行文化。任何的原董制度和规则,总是秘亲存在相对滞后、不适用和过于原则化等问题,勤历只有大力提倡并实践“有制度按制度办,嬗变没有制度按制度原则办”的中国自操“合规精神”,遵循“根据各种关联制度设定不可突破的金融最低边界要求”的“底线原则”,才能落实“制度高于一切”的文化合规核心理念。先进合规文化的实践手德时年培植与提升,还需要解决合规和监管的大行刀携关系,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猫鼠游戏”关系,转化为监管与合规“双赢”的“合作均衡”。一方面,对于外部监管的尊重与遵循,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实现更高水准的“合规”,降低监管和处罚等“合规成本”,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高水准的“合规”,包括对于监管政策与规则制定过程的积极参与亦能支持监管机构弥补外部监管的“空白地带”,完善监管制度与规则,提升监管效能并节约用于监管的公共资源。
5.金融文化的底层意识形态:社会财富观
作为财富管理的行业,金融文化的底层意识形态,是财富观。财富观的核心所在,即财富就是责任—处在不同财富维度上的个人、群体或组织,负有不同的责任,或“创造”,或“保有”,或“管理”,或“使用”。管理财富需要一种责任感,管理巨额财富需要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或使命感。唯有以“诚信、稳健、创新和担责”四个要素作为中国金融文化的价值内核,中国金融行业才能够承担得了社会赋予的财富管理重任。形成和塑造正确的财富观,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积极主动地发挥“制度、监督、惩罚”三大监管手段的文化促进功能,形成监管制度、实践与被监管者金融文化建设之间的“强连通”,有效促成被监管者正确财富管理观的形成和改善;需要金融机构治理层和管理层制定金融机构文化发展的纲要,指导整个金融机构的金融文化建设和实践,五年梳理一次,十年修订一次;需要通过更加健全、普及和从娃娃抓起的国民财富教育,培育国民的财富责任意识,提升国民的金融素养与财富管理能力。
总结
本报告“探索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第一,尝试地界定了金融文化在广义和狭义层面的含义,描述了金融文化的核心要素——关于金融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第二,全面地梳理了中国金融文化的三大源流——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西方文化,运用多维度文化模型对比性地分析了中国金融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三,高度地提炼了中国金融文化的价值内核,“诚信、稳健、创新、担责”,解读了它们的价值等次;第四,明确地提出了中国金融文化的实践方向和重点,即在于对官商文化、信用文化、风险文化和合规文化等进行重塑,留存金融意识形态中的“善、美、精”,去除“恶、丑、粗”;第五,延伸地探究了金融文化的底层意识形态,社会财富观。(行长要览)
原标题:中国金融文化实践“嬗变”:大行原董秘亲自操刀,携手德勤历时3年;公司治理“三部曲”完美收官…
相关文章